2018-04-09
2173人阅读
来源:新京报
3月是房企年报集中发布期,2017年,在强力的宏观调控下,房地产行业呈现出新的格局:一方面,随着长效机制的提出,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;另一方面租赁市场的打开、绿色建筑的倡导也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新机遇。
3月是房企年报集中发布期,2017年,在强力的宏观调控下,房地产行业呈现出新的格局:一方面,随着长效机制的提出,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;另一方面租赁市场的打开、绿色建筑的倡导也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新机遇。
第一、二梯队差距逐渐拉开
2017年,以碧桂园为首的龙头企业率先撞线5000亿元销售额大关,而一大批徘徊在200亿-800亿规模的中型房企,也成功冲击千亿。在这一年,业内公认的房企排行遭遇洗牌。以碧桂园、万科、恒大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一骑绝尘,销售额突破5000亿大关的同时,也将第二梯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。按照目前已公布年报的企业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暂列第四位的融创销售额3620.1亿元,第五位的中海销售额为2320.7亿港元,约合1859.9亿元人民币;而暂列第六的龙湖销售额为1560.8亿元,同第一梯队5000亿元规模有着较明显差距。还有企业的年报尚未正式公布,按照此前发布的业绩预报来看,2017年房企10强的门槛已经达到千亿大关。
同时,从目前已经公布业绩报(含预报)的房企来看,目前有不少房企的业绩规模集中在300亿元-500亿元。换句话说,500亿规模正在成为房企的一道新门槛。
新晋房企冲击老格局
除第一梯队一骑绝尘之外,一些徘徊于第三梯队的房企在2017年已经成功冲击了第二梯队的格局。比如新城地产、滨江集团、融信中国、中骏地产等,曾经在百亿规模徘徊的房企都取得了300亿-800亿元不等的销售额。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提出在2018年取得千亿销售额。而一些近几年业绩增长较快的企业,比如新城控股更是提出了1800亿元的销售目标。
对此,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:“很多房企通过做大目标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。目前很多目标的提出是站在2017年销售业绩不错的基础上,但可能忽视市场周期波动,这样导致部分目标基础不扎实。”
有些房企千亿目标也并非毫无根据,比如新城控股截至2017年,手中已有土地储备3392万平方米;而提出1200亿目标的融信中国,手中也拥有2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。
冲规模还是保利润?
伴随着行业格局变化的进一步加剧,究竟是追求规模?还是追求利润?从2017年各家房企的表现来看,对于规模的追求仍然是市场的主流,虽然万科和恒大在年报中强调对利润的追求,但前提是这两家房企的规模已经坐实中国地产企业前三的地位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,房地产的规模与利润之争并无标准答案。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解。对于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,他们可以不在乎排名,比如恒大在今年提出的业绩目标就是5500亿元左右,放缓了增速,并且重视利润,而碧桂园、万科更是不谈业绩目标。
对此,严跃进认为,做利润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竞争力,因为单纯市场规模的扩大,并不能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。所以从规模到盈利,其实是企业成长的一个必然选择。从实际情况看,当前房企确实需要研究增收增利的关系。不过,对市场上大多数的中型房企来说,冲击规模还是有必要的。(记者陈禹铭)
储备
50家房企拿地金额上涨超7成
2017年,土地市场逆市**。有些房企一掷千金只为在热点城市夺地,也有些房企敏锐捕捉到政策风险信号而谨慎克制。业内人士指出,房企城市投资策略有所差异,这和企业的业务定位有关。
房企积极补仓
在调控政策背景下,2017年房企整体拿地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。中原地产统计显示,在招拍挂方面,2017年全年,拿地最积极的50家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到了23927亿。与2016年同期拿地金额13668亿对比,涨幅达75%。
记者统计发现,2017年,无论是拿地金额、还是拿地面积,碧桂园都独占鳌头,延续其近年来一贯的激进扩张路线。碧桂园2017年新增土地投资4794.5亿元,新获取土地预期建筑面积为14110.6万平方米,分别同比增170.1%和61.2%。截至2017年末,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土地储备28180万平方米,另有潜在的土地储备约1.42亿平方米。
恒大也在积极补仓。2017年恒大新增土地储备面积12600万平方米,截至2017年底,恒大土地储备达到31185万平方米,世邦魏理仕对恒大土地储备的评估值为10386亿元。